春节假期,火遍全球的DeepSeek就已在南京麒麟科创园快速落地。位于园区的长三角顶级规模的南京智算中心携手寒武纪、苏宁科技,成功上线全国产算力版DeepSeek,助力国产硬件生态+零售业务场景加快应用。
自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今年要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以来,作为“省院合作”打造的“区域创新高地”,麒麟科创园第一时间行动,抢抓发展新机遇,擂响奋进催征鼓。
总投资约50亿元的麒麟空天经济未来城项目合作签约、依托南京信息高铁综合实验基础设施的宁波城市大模型能力中枢平台发布……大事不过年,发展只争朝夕。春节之前,园区召开2025年重点工作部署会,吹响产业科学技术创新高地建设、优势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综合配套服务功能提升等五大行动“集结号”。
景曜科技智能机器人总部基地正式开工,南京城市算力网服务平台成果、城市级可信开源软件仓成果发布;中科方寸知微、中科硅纪机器人、中科意象科技等3家“中科系”企业集中发布自主巡检无人机、机器人“灵巧手”、多脑区微创植入脑机接口产品等重大成果转化落地项目……2月13日,麒麟科创园产业科学技术创新发展推进会举行,麒麟空天经济未来城、圣和生物医药总部、纳米维景总部、健嘉康养中心、苏科斯半导体总部、瑞千合商业酒店等6个项目签约,麒麟AI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揭牌;园区推进人工智能、低碳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两项重磅政策同时发布,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速增效加力加劲。
紧扣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国家区域科学技术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承载区”总体目标,促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在这片高地上深层次地融合,让更多建设新成果在这里加速涌现!新的一年,麒麟科创园开春即开工、开局即冲刺,以奋进为基调,满弓紧弦争取一季度“开门红”,打好“十四五”收官战,加快建设“创新策源活力之城、科技产业实力之城、生态宜居魅力之城”。
南京麒麟科创园,被称为北京以外中国科学院创新资源集聚程度最高、门类最为齐全、成效最显著的集聚地之一,“国字号”重大科创平台、“国家队”科研人才云集。
2020年,省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签约共建南京麒麟科技城,打造区域创新高地。作为承载地的麒麟科创园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目前,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微电子研究所等6家研究所密集设立7家创新研究院;布局在这里的多个“中科系”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项目,均聚焦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领域,堪称“国之重器”。
过去一年,战略科技力量在园区加快集聚。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麒麟科技园、未来能源系统研究院等载体建成投用,土壤所、地湖所、天光所搬迁入驻,“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湖泊与流域水安全”“古生物学与油气地层应用”等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完成重组。
基础设施培育稳步推进。“信息高铁”项目入选国家数据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典型应用案例”,“开源软件供应链”获批省重大科研设施预研筹建立项,“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一次性通过水压试验。
科研创新矩阵更加完备。南京现代综合交通实验室获省交通运输科技与成果转化、市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支持。园区分别与陈光院士团队、澳门科技大学共建江苏百炼实验室、南京澳科大科技研究院,百炼实验室“空天动力轻质耐热结构材料技术”获南京市十大科技成果,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创新底座持续夯实。
新的一年,园区提出全面实施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建设行动。要围绕新一轮省院合作协议、工业人工智能研究院落地等重大机遇,切实将以“中科系”为代表的高端创新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全力推动工业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重大平台建设,谋划启动国科大南京学院二期建设,推动在建科学技术基础设施申报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支持“信息高铁”“开源软件”“决策智能”等加快实现产品研发、场景建设、行业应用。
今年,园区还将进一步完善成果转化体系,筹划建设全市首家中科概念验证中心,筹建园区成果转化公司,全面打造“平台+基金+公司+载体”转化模式,真正实现“中科系”等创新成果就地转化为高端制造产业。优化完善以百炼实验室、应用数学中心、澳科大研究院等为代表的产学研创新矩阵,不断深化院校原始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运用。依托中科(南京)智汇工场等平台,持续开展技术经理人培训,加快打造园区成果转化专业团队,深化科技研发与产业资源精准匹配。
近日召开的江宁区2025产业科技创新暨投资促进大会上,紫金山实验室与1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及“中科系”研究机构等组建战略联盟。江宁区再次明确,举全区之力支持紫金山科技城、麒麟科技城建设,更大力度构建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今年,必是麒麟科创园承担更多使命担当、涌现更多重量级科技创新成果的一年。
中科南京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中科系”科创企业扎堆。在中科硅纪(南京)机器人有限公司,一双最大负重可达15kg的类人“灵巧手”十分吸睛。公司机器人工程师介绍,有了公司研发的这款“灵巧手”,未来机器人也可以像人类一样用“手”去干活。
人才是第一资源。在麒麟,顶尖人才集聚的“国家队”如同科技创新的“航空母舰”,裂变出众多科技企业,反过来又吸引更多链上企业纷至沓来。
过去一年,园区贯通式成果转化体系逐渐完善。依托中科(南京)智汇工场等平台,全年立项10个概念验证项目,引进落地产业化企业预期年产值达2亿元;成立人工智能成果转化中心,与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构建多方共赢、收益一体的“5V一体”合作转化模式,多个科技成果项目顺利落地,其中灵巧手项目投后估值8500万元,多孔腹腔手术机器人等项目正在融资、估值超亿元。宁麒研究院等7家单位获得省科学技术奖、其中4家获一等奖,天光所苏定强院士获全省唯一的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实现新型研发机构新增研发投入3.09亿元,发明专利累计申请1322件,均量继续保持全市首位。
产业规模质效充分提升。16个市、区重大项目全部开(复)工、顺利完成全年投资目标,中国能谷中央商务区开工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南京智能计算中心二期建成投用,成为长三角地区规模最大、算力最强的全国产化智算中心。英麒智能研发的川藏线隧道爆破机器人、香山开源处理器芯片等成果落地,园区人工智能企业全年累计营收约100亿元。生物健康产业研发取得突破,圣和药业自主研发的化学1类创新药圣瑞沙成功上市。园区全年累计认定招引项目34个,其中10亿级项目3个、5亿级项目8个,通用净水总部认定为全市标志性外资总部项目。
新的一年,紧扣南京市产业强市战略,园区全方面实施优势现代产业体系打造行动。进一步强化重大项目全链条服务能力,确保20个省市区实施类重大项目按时开工建设。推动中国能谷智链生态服务区今年交付使用、中央商务区加快建设。重点聚焦“三类500强”“国家队”等资源,推进通用净水、苏科思半导体、圣和智能健康产业基地等总部项目尽快落地,推进中铁股份、中煤能源等央企二三四级分支机构招引,推进皮研所医疗科技成果工业转化平台、复星诊断创新基金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集聚。推动园区基金总规模早日超过100亿元。超前布局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重点围绕垂类大模型、边缘计算等人工智能新赛道打造增长点;挖掘科技文旅增长点,推动麒麟空天经济未来城项目加快落地,打造集总部办公、科学技术研发、中试生产、沉浸式体验于一体的低空经济产业和文旅集聚区。
30多岁的中国科学院博士冷聪,是学霸“下海”创业的“老典型”。数年前,他从中科南京AI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任上离职,掌舵该院孵化企业中科方寸知微(南京)科技有限公司。团队将该院研发的世界首款低比特量化神经处理芯片进行产业化落地,开发的自主巡检无人机已在多地电网应用,带动公司营收高速增长。
早在创业之初,麒麟科创园便拿出管委会地下停车场项目给团队做智慧化改造“练手”,这让团队倍感温暖。“南京给了我们最好的创业环境和最大的支持,在有的方面极具魄力。”冷聪说,在园区呵护和支持下,公司于去年顺利入选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成为园区低空经济产业崛起的代表。
园区负责提供“阳光雨露”,企业只管心无旁骛“茁壮成长”。同样在这片沃土上“长大”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南京景曜智能科技,是国内领先的3D机器视觉和智能复合机器人研发企业,此次公司在园区计划投资5亿元开建的总部基地,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是公司发展新的里程碑。
优化营商环境,最终是要营造卓越的产业创新生态,让“麒麟之才”形成创新的强磁场。以最优营商环境为目标,园区不断擦亮“小麟通”企业服务品牌,组建“小麟通”企服专员团队,管委会“人人都是服务专员”,通过搭建企业智慧服务平台,成立总额达50亿元各类投资基金,“全覆盖、全领域、全天候、全周期”为企业提供“店小二”式服务。
过去一年,园区以产城融合、生态宜居为目标,引入中国医科院优质医疗资源,共同建设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麒麟院区、国家皮肤病医学中心,麒麟科技城配套学校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科技城核心区、4号地块等14条道路建设有序推进。为企业打造一站式服务“驿站”,受理并协调解决企业在业务办理、载体入驻、政策咨询、公寓租赁等方面的需求,为企业嫁接金融、人才、市场等方面资源,增加班车运营线路和班次,设立AI产业园咖啡吧,打造“麒遇”品牌紫麒府人才公寓,园区交通、餐饮、物业、人才安居等配套服务水平和能力持续提升。
今年,园区提出全方面实施综合配套服务功能提升行动,吸引更多企业和人才留在园区、扎根麒麟。进一步落实落细客户服务举措,结合“小麟通”、企服公司等平台渠道,常态化开展企业走访工作,支持和帮助在园企业拓市场、抢订单、增效益。教育方面,加快推进南师附中麒麟科技城配套学校建设;医疗方面,加速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麒麟院区、国家皮肤病医学中心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三季度开工建设;人才安居方面,园区已高品质建成500余套定向人才房,以“限定销售对象、限定销售价格”面向“中科系”等高品质人才,今年还将联合头部房企,推出一批高品质住宅,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在麒麟安居。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